首页>精准扶贫>“我想有个家”安居工程> 详情

基础设施建设助推精准扶贫 凤凰县雄龙村焕发新活力

雄龙村的危房已经被改造成具有苗族风情的小楼

  路通了、用上了自来水……站在敞亮的新屋前,说起自家近年来的变化,湖南省凤凰县雄龙村村民龙先茂笑得合不拢嘴。前不久,他还刚刚领到了村里玉竹合作社的9000元分红,“以前欠别人钱,到后来是无钱,现在终于开始有钱了。”

  像龙先茂这样,近3年来,雄龙村已经有103人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,不仅让雄龙村的田地告别“望天收”,也让雄龙村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之路。

  危房改造成风情小楼,想法也多了起来

  位于武陵山脉下的雄龙村是典型的贫困村,是凤凰县贫困面最广、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,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531元,贫困户占总人口的30%,有80多户村民都处于危房和无房状态中。

  2015年,湖南省政府办公厅、研究室驻雄龙村扶贫工作组进驻到村里后,将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作为头等大事。工作队采取原址重建的方式,将破败潦倒的危房改造成了具有苗乡风情的小楼,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进行旅游宣传。

  “房子修好了,想法也多了起来。”沿着青石板路拾阶而上,不远就是村民龙和平的家,听说家乡的变化后,原来在外打工龙和平也特意从新疆赶了回来,谋划着要干一番事业。

  热水器、空调、苗族特色风情装饰……看着村里游客不断增多,龙和平将房子改造成了旅馆,大力发展农家乐,“现在已经接待了好几拨游客,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。”

  现在的雄龙村,土坪换上了石板,村道装上了太阳能路灯,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与荷花池、凉亭,让村里人闲时也有了好去处,村里的老人们还正在组织开发苗鼓、苗绣、苗拳等传统文化项目,打造苗家乡村文化品牌。

  道路拉通了,“望天收”的田里种上了玉竹

  “地无三米平,路无三米直,天无三日晴,水无三日清。”雄龙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缺水、海拔高,土壤弱酸性,土地资源贫乏,甚至有“三年两不收”之说。

  如何将田地盘活?扶贫队长唐德安请来农科所的专家现场考察,分析发现,雄龙村的地理条件十分适合百合、玉竹等药材的种植,特别是喜阴耐旱的玉竹,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与雄龙村相符。

  同时,工作队也开始从水、路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,不仅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,还将村组公路路面扩宽整理,建起4条15公里生产机耕道。

  基础设施的完善,也吸引了产业投资者。永州老板王利群通过实地考察后,在村里投资建立玉竹合作社,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,首批入股的农户,收获前还可每年按每亩3000元的标准预支部分收益。

  “选择雄龙村,除了自然条件外,最重要的还是道路的拉通。” 王利群介绍,由于玉竹适合生长在海拔600—800米的山地,播种、采摘和运输都需要良好的道路条件,他笑称“路不修好,还真不敢来。”

  今年8月22日,雄龙村12户贫困户按照每亩3000元的标准,领到了村里玉竹合作社的分红共计28万元。领到9000元分红的村民龙迎秋激动得一晚没睡,她说家里从来没存过这么多钱,“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。”

  村民有了精气神,脱贫的动力更足了

  2015年6月24日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杜家毫来到雄龙村调研扶贫工作,提出要在产业发展和长效机制上下功夫,使扶贫成果可持续。

  “现在最大的变化在于村民有了精气神,自己开始想办法致富了。” 扶贫队长唐德安说,精准扶贫不是直接给村民钱,而是为他们提供致富的平台和技巧,“不靠天,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才能持久。”

  采访那天下着小雨,但是山腰的田地里仍然有二十多名村民在种植百合。村支书吴成显说,现在村民的劳动热情比以前高多了,“以往随处可见荒田,现在大家都抢着租种别人的田。”

  “就是冲着发展的前景回来的。” 曾经在深圳当教师的大学生吴海云回到村里,成为了村代理秘书。他不仅发动家里人率先报名参加玉竹合作社,包下了30亩玉竹,还正筹划着利用互联网将村里的土特产品销售出去,他说,“村里越变越好,干活也更有精神了”

  目前,雄龙村定期举行村民培训课程,教授玉竹、蔬菜种植和禽、畜、水产品的科学养殖技术,还为村民搭建销售平台,利用周边旅游景点推广村里的玉竹、土鸡等农产品。(万丽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