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时期,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楚文化便流传境内,并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,逐渐融合原有的土著文化,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光彩。北宋庆历四年(1044),邵州州学始创于州治之左,以后各县县学相继创办,兴儒重教,弦歌相继,世代传承。元皇庆二年(1313),苗酋杨再成捐资创办城步儒林书院,为境内书院之始,后有宝庆濂溪书院等相继兴办,“导进人才,广学校所不及”。书香绵延,文明演进,既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,也催化、弘扬了地方文化。至清代,境内文人雅士的创作方兴未艾,民间艺术亦大放异彩。清初车万育的《声律启蒙》,是家喻户晓的声律学启蒙教材,风行全国。乾隆年间,邵阳西乡滩头的木刻年画进入全盛时期,《老鼠嫁女》、《和气致祥》、《年年发财》等作品流布川、黔、滇、桂10余省,并远销东南亚各国。魏源既是晚清时期的著名启蒙思想家,也是一代诗雄,与龚自珍齐名,人称“龚魏”,共领风骚。著名方志学家、近代舆地学家邹汉勋,诗宗汉魏,与魏源和道州何绍基被誉为“湘中三杰”。鸦片战争以后,西风东渐,邑人视界渐开。不仅邓辅纶、邓绎等文人,敢于正视外患内忧的现实,其诗作充满忧时忧国的深情;湖湘文化崇尚实学、经世致用的先进思想,在教育界亦得到弘扬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武冈鳌山等3所书院转重实学;在邵阳县城创办的滕氏女塾,则为新式学堂之雏型。此后,境内一些义学、书院渐次改为小学堂,并应时创办宝庆府中学堂,新式学堂逐步取代旧式儒学教育,延续千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乃告结束。

  中华民国初年,境内文化、教育事业逐渐贴近时政,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民众教育。“五四”运动后,境内书肆开始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进步书籍,文明戏、自由体诗和白话小说、散文相继兴起,促使邵阳现代文化汇入宣传反帝、反封建和民主革命的大潮。抗日战争期间,中共湖南省工委创办的《观察日报》等一批进步报纸和学校迁邵,吕振羽、王西彦、艾青、张天翼、蒋牧良等文化名人都在境内从事抗战救亡的宣传、教育工作。由《观察日报》、《力报》、《真报》等报纸掀起的抗战文学热潮,既起到唤醒民众的作用,也造就一批文艺、新闻人才。此期间的教育事业亦有发展,实行按乡、保设学的制度,即乡设中心小学,保设国民小学。至民国30年(1941),境内乡国民中心小学达1 56所,保国民小学达1709所,学龄儿童入学率达48%。以后由于日军犯境及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,境内文化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,社会文化团体和设施,或因战乱停业,或为战火所毁,学校教育亦未恢复到战前水平。据民国37年邵阳、武冈、新宁、城步和新化、绥宁6县统计,在336万总人口中,青壮年文盲为121万,占人口总数的36%,占青壮年人口数的82%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境内文化、教育及科技、卫生、体育、新闻、广播等社会事业均有长足的进步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接管和改造原有学校的基础上,不断扩大办学规模,广泛劝导鼓励工农子弟入学,同时开展扫除文盲活动,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蓬勃发展。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扬,戏剧、电影、图书等文化事业日趋繁荣,剧院、影院、文化宫、文化馆、图书馆、俱乐部等各项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齐头并进之势。《打鸟》、《昭君出塞》等花鼓戏、祁剧的优秀传统剧目得到挖掘和整理,推陈出新。李岸、谢璞和陈白一等一批作家、艺术家,以其具浓郁乡土气息的创作登上文坛艺苑。广播事业的从无到有,多种报刊的普遍发行,日渐丰富、活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。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形成,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,一些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、传染病得到控制或消灭,极大地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。然而,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和后来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到“左”的伤害,文化、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境内各级中共党委和人民政府在文化、教育、科技、卫生、体育等各项事业建设中,采取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,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,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。在此期间,已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任务.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,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较快发展,同时调整高等教育布局,以普通教育为重点、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。文化事业重放异彩,文艺界的老作家焕发青春,新作者脱颖而出,文学社团和创作群体相继涌现,创作日渐繁荣,每年都有新著出版。山歌剧《相亲亭》、摄影作品《大地》、《山花》等荣获国家级或国际奖励。艺术教育和研究得到发展,成果丰硕。电视、音像事业兴起并较快普及城乡。《邵阳日报》、《新花》、《中小学音乐报》等一批报刊杂志,异彩纷呈,发行遍及城乡。科技队伍不断壮大,科研成果得到推广运用,共有778项成果获得市级奖励,146 项获得省级奖励,32项获得国家奖励。一大批文化、体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的兴建,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创造了条件。至1990年,全市建有高等院校3所,中等专业学校8所,技工学校9所,农村职业中学59所,普通中学669所,普通小学4692所。在校大学生有3719人,在校中学生29.26万人,小学生81.96万人。有科研机构97个,其中全民所有制57个,企业自办20个。各类科技人员共94106人。文化艺术事业机构290个,有电视台1座、广播电台1座,电视发射台、转播台3座;体育馆2个,体育场10处。医疗卫生机构923个,其中医院461所,病床12126张。